東南網1月18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陳夢婕)為積極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加快建設台胞台企登陸的第一家園,福建省各地市各部門陸續出台了一系列提供台胞台企同等待遇的優惠政策措施。近日,省台港澳辦彙集並向社會公佈首批225條同等待遇清單(以下簡稱“225條”)。
同等待遇清單所涉項目集中體現在經濟、社會、文教、便利化等四個領域。其中,經濟領域有133條,重點體現在商事登記、農業合作、權益保障、行業准入等方面;社會領域有66項,重點體現在衣食住行、就業創業、醫保社保等方面;文教領域有17項,重點涵蓋了子女就讀、學歷認證等;便利化領域有辦證便利、醫保核銷便利等9項。
商事登記突破
“225條”發佈次日,台灣《經濟日報》即以“福建自貿區台企可註冊陸企”為題,特別關注了在投資准入的商事方面,在福建自貿試驗區內的台資企業可申請註冊為大陸企業。該報還關注到在參政議政方面,台胞可列席、旁聽人大、政協會議,擔任市政顧問;在基層治理方面,台胞可擔任事業單位管理職務、國有企業管理職務等。
廈門大學港澳台研究中心主任李非表示,“225條”的出台,讓各項條例更加細化,可操作性更強。“在自貿試驗區內的台資企業可申請註冊為大陸企業,這是對台企的一個大突破。以前台資投資准入仍然受到負面清單的限制,如果台企可註冊為大陸企業的話,就可以在自貿試驗區內享受與大陸企業同等的待遇,為其在大陸的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
在金融領域,台灣《經濟日報》還重點關注了“在閩台資銀行可參與銀團貸款為實體經濟提供服務,可經營人民幣業務”等。記者從彰化銀行福州分行了解到,去年在海峽銀行牽頭下,該行與台灣華南銀行福州分行、台灣合作金庫銀行福州分行共同參與銀團貸款,為福清的一家企業提供貸款。彰化銀行福州分行負責人蔡玉虹表示,在閩台資銀行可參與銀團貸款,不但有利於台資銀行參與大項目的放貸,為實體經濟服務,也給其打開本土市場、面向當地企業提供了更多機會。
“225條”還提出“可設立銀行、人身保險公司;可設立證券、基金管理、期貨公司”等。李非認為,這些都是兩岸在金融領域的有益嘗試,如果台灣金融企業在福建試水成功,可以在更大範圍推廣,讓台企分享大陸的發展紅利。
行業准入更寬
台灣《旺報》以行業准入為關注點,以“台商看閩惠台,有助搶進新基建”為題刊文指出,“225條”提供同等待遇,可投標大工程及5G項目等。
廈門台商協會會長吳家瑩表示,台資企業可以同等參與5G網絡研發、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平台、物聯網等新基建產業;可同等參與鐵路、公路、港航、軌道交通等交通基礎設施領域工程項目等,這讓台企有機會進入競爭新賽道。“225條”的發佈,説明福建的投融資環境越來越好,台企享受同等待遇,沒有任何政策障礙。
國台辦新聞發言人朱鳳蓮近日應詢表示,工業互聯網作為推動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支撐,其發展受到兩岸業界高度關注。去年底,兩岸相關企業、行業協會發起成立海峽兩岸工業互聯網產業推進聯盟,將為促進兩岸相關企業合作、實現互利互惠發揮積極作用。廣大台胞台企全面把握大陸發展趨勢和重要機遇,主動適應大陸發展新階段新要求,充分參與,深度融合大陸“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定會獲得更大更好發展。
李非認為,5G等新基建項目、鐵路等基礎設施領域工程適合長期投資,並有穩定回報。該領域對台企開放,無疑給台企提供了良好商機。在閩台企應加緊轉型升級,搶佔商機。
此外,對於“225條”提出“允許台企在境內開展發行人民幣債券業務”一項,記者從省金融辦瞭解到,截至目前,大陸共有59只熊貓債續存,餘額合計762.53億元。李非表示,隨着人民幣逐步國際化,人民幣債券在國際上也越來越受歡迎。“225條”將有利於台企獲得更多融資渠道,推動兩岸金融融合發展。
開了幾個“小灶”
“225條”在經濟領域有三項特殊政策,分別是台創園裏的台農台企享受財政貸款貼息支持;台資高端醫療器械在閩註冊、生產許可採取“一事一議、個案處理”辦法;在大陸首創《台商台胞金融信用證書》,並提供授信擔保等支持。
龍巖漳平台商聯誼會會長李志鴻創辦的鴻鼎公司是漳平台創園內的龍頭台企。去年,他在中國農業銀行申請到了2800多萬元貸款,貸款期限1年到3年不等。原本光利息就要付130萬元,如今有了補貼,利息減免了100萬元。這筆錢他正好用作追加投資,購買了生產加工設備、茶苗、有機肥等。
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瞭解到,我省6個國家級台創園實施貸款貼息政策,每年安排省級財政資金800萬元。近3年累計安排省級以上貼息資金2000多萬元,貼息後貸款利率平均由6%降至1%左右。
李志鴻告訴記者,台創園內的貸款年利率比台灣最低農業貸款年利率還優惠將近一半,這給台農帶來了很大實惠,也更堅定了他們把台灣精緻農業帶到大陸發展的信心。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導致需求猛增,台企愷碩生物科技(廈門)有限公司去年的業績同比增長了四到五倍。公司創始人官振羣表示,公司主要從事分子檢驗樣品前處理的自動化系統開發、生產和銷售。“225條”發佈後,官振羣接到不少台灣業者的諮詢。他告訴記者,以前台資高端醫療器械企業要在大陸註冊投產,需要在大陸做很多臨牀試驗才能取得註冊證。現在採用“一事一議、個案處理”辦法,未來對於在島內已經拿到註冊證的企業,如能採用醫療器械標準雙方互認,讓其直接在福建註冊落地,將為台資高端醫療器械企業節約不少註冊成本和時間。
作為在大陸較早拿到《台商台胞金融信用證書》的台胞,楊哲安告訴記者,以前台商台胞貸款不易,持有這本金融信用證書後,台商台胞在辦理銀行貸款、擔保、授信等業務時可以享受“綠色通道”,在開立賬户、結算、信貸利率等方面還能享受優惠,將有效緩解台胞台企的資金壓力。“這無疑更加堅定了台胞台商在福建紮根發展的信心。”楊哲安説。
責任編輯:趙睿
- 去年福建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降1.6%2021-01-18
- 去年福建省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291億元2021-01-18
- 福建大力發展森林康養產業 探索綠富共贏多種方式2021-01-18
- 福建:生態美,優等生高位再突破2021-01-18
- 福建省進口冷鏈食品實行全環節閉環管理2021-01-17
- 16日福建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2例2021-01-17
- 福建省推進醫療衞生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2021-01-17
- 福建省政府召開常務會議2021-01-16
- 今年福建全省每個鄉鎮(街道)將有社工站2021-01-16
- 福建:省委常委會召開擴大會議2021-01-16
- 最新福建新聞 頻道推薦
-
2021數字中國創新大賽正式啓動2021-01-1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週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